
- 03-03 2025年新小班分班公告
- 01-07 2025年派位结果公示
- 12-06 辽宁省实验学校附属幼…
- 09-25 2024年辽宁省实验学校…
- 09-20 2024年辽宁省实验学校…
- 08-27 2024年辽宁省实验学校…
- 08-23 2024年辽宁省实验学校…
- 02-14 开学了,警惕诺如病毒
- 02-14 避开这些早期教育误区…
- 11-16 如果你也有儿子,也想…
- 11-16 孩子爱“唱反调”,说…
- 11-16 沈阳警方发布通告:将…
- 11-16 王海英:儿童海报——…
- 11-16 管不好自己的父母,所…
- 11-16 养出一个内心富足的孩…
- 11-16 严查幼儿园小学化倾向…
- 11-16 因为这件事一幼儿园停…
- 11-16 李镇西:好的教育与好…
- 11-16 家长们最关心的幼小衔…
- 11-16 教育最大的危险,是一…
- 11-16 好的家庭教育,浓缩为…
- 11-16 暑假孩子到底需不需要…
- 06-11 2022年派位结果公示
- 05-27 辽宁省实验学校附属幼…
- 12-17 传染病预防知识 ——…
- 11-05 什么是垃圾分类
- 11-05 宝宝咳嗽怎么办?
- 11-05 什么是垃圾分类
- 11-05 消防演习 安全牢记
- 10-25 季节交替,孩子易生病…
- 10-22 走进沈飞航空博览园
- 10-13 关于幼儿园食堂“互联…
- 10-11 幼儿园提醒不合格家长…
- 10-11 幼小科学衔接的辽宁路…
- 10-11 幼小科学衔接的辽宁路…
- 10-11 幼小科学衔接的辽宁路…
大班管理的组织策略
班级,是实施保教任务的基本单位。它是幼儿所处的最亲近的环境,对幼儿的发展具有最直接的影响,幼儿的健康成长都直接取决于班级保教工作的成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幼儿一日生活,同时要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因此,教师在繁琐而紧张的一日活动中,要使幼儿园的班级管理工作卓有成效,就必须要有一定的方法和策略。
一、班级教师的管理
1.创设和谐工作氛围,各取所长,共同发展
在一个班集体中,班内教师之间配合的是否和谐直接关系到班级管理的好坏,影响着班级工作成效。作为班主任,要协调好班组教师的关系,教师要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相互补位,努力为幼儿营造一个和谐温馨、充满爱的学习生活环境。在这样爱的氛围中,幼儿和幼儿之间,老师和幼儿之间也会有这种爱的体现。班组教师在各方面应努力做到配合默契,各取所长。有的老师擅长环境的创设,以这位老师为主,带动其他教师进行环创;有的教师擅长节目的编排,有大型的演出的时候,这位教师就应该承担起编排节目的任务。只有班组各教师发挥所长,才能促进整个班级的全面发展。
2.教师合理站位,关注全体幼儿
教师站位是否合理,也直接影响到班级的常规秩序。站位看起来是一件小事,但如果不注意,孩子会拥挤打闹,甚至有时是意想不到的事情,造成安全问题。(早入园:一位老师在门口接待幼儿,另一位老师在盥洗室,生活教师打饭。这样,门口、教室、盥洗室都没有死角。午饭:一位教师盥洗室、生活教室打饭,另一位教室组织洗完手和还没洗手的孩子。都打完饭,教师分别关注一桌或两桌。这样活动室也整个没有死角,教师全方位的关注全体幼儿。户外回来:一位教师走廊组织幼儿换衣服,生活教师盥洗室,另一位教师组织洗完手的幼儿做一些音乐游戏或手指操等活动。)在一日生活中,教师始终要关注全体幼儿。教师的一个明确的举措就能使活动顺利地进行下去,使潜在的暗流消退,其实这不起眼的站位也蕴含着教师的智慧。
3.加强沟通,合作无间
对于班级孩子的表现,如是进步了?还是落后了?孩子最近有什么反常表现?对某某我们应该用什么方法激励他、鼓励他?某某的性格如何等等一系列的事情应及时与班内老师沟通,交流意见和看法,这样既加强了老师之间融洽的关系,又有利于幼儿的教育。对于幼儿园要组织什么活动或临时布置的工作,班主任提出一个具体措施,然后再和同伴老师商量,取得一致意见后分工合作尽力完成好。
4.教育上保持一致性
在常规培养和教育活动中,保持教育一致性,坚持正面教育。当然教育方法每个老师都自有一套,但在要求上必须是一致的,特别是幼儿的常规,不能甲老师这样要求,乙老师那样要求,也不能一个紧一个松,以免使孩子形成两面性,从而不能将常规形成一种习惯。老师要求小朋友衣服叠整齐,开口朝里摆在鞋柜上。两个老师都要这么要求幼儿。站排下楼,1个老师要求走廊安静脚步轻,而另一个老师对于孩子讲话和掉队都视而不见,那孩子在严老师手里一个样,在松老师手里一定是另一个样。总之,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个有心人,把握好常规教育的度,引导幼儿建立适合其年龄特征,能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的科学合理的常规。
二、班级常规的管理
班级常规的主要作用就是维持班级活动的秩序,保障各项活动安全、有序地进行。它包括生活常规和教育常规。
(一)以身作则、树立榜样
要求孩子需要养成的各种行为习惯或者卫生习惯,首先自己要做到,才能影响孩子。比如在一日活动中要培养幼儿使用文明用语的习惯,教师就要说到做到。(平时老师在和孩子说话的时候也会说:请你关一下门好吗?请你把桌子擦干净;当得到幼儿帮助时,我们会马上说谢谢!)文明用语时刻在我们耳边回荡,让孩子在这种文明知礼的氛围中成长,有礼貌的种子一定会在孩子们的心中生根、发芽、开出美丽的花朵。孩子们也会像一面镜子,对你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折射到他们身上。
(二)班级常规管理的技巧
1.打好基础是关键
幼儿年龄比较小,自控能力比较弱,要让幼儿养成良好的常规意识,教师首先应该让幼儿知道应该怎样做?为什么要这样做?用积极正面的行为来影响幼儿。进而来提高幼儿分辨是非的能力。当幼儿知道怎样去做之后,教师需要在教育中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要反复地练习,以此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常规意识。
2.采用小指令、小游戏、音乐帮助常规的养成
在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如收区域、收餐盘、起立推摆捡等环节,优美而有节奏的音乐成为了一个讯号,能让幼儿快速做好准备工作。不同的音乐响起,孩子们就知道该做什么事情,用优美的音乐代替教师高分贝的命令即省力又有效,音乐的选择很重要,要选择适合的:喝牛奶和午睡应该选择比较舒缓轻柔的;收玩具可以选择稍微欢快的;除了情绪上要注意,音乐时间的长短上也能应该把握好。送书的音乐就应该选择比较短小的,让幼儿能够在这段音乐中能够完成这件事就可以了。在一日活动的过渡环节可以带领幼儿做些音乐游戏、手指操等,可以让幼儿安静的集中注意力,进入活动的下一环节。还可以利用一些小指令,比如:饭后要做得事情是擦擦桌、漱漱口、掖掖裤子、来护手。或者是让孩子们搬椅子回组,就可以说变形金刚,孩子们说:轻拿轻放。利用这样短小、押韵又朗朗上口的小口令,来引导幼儿做该做的事情,别看口令简单,其实好习惯就蕴含其中,渐渐地幼儿的好习惯就逐渐养成了。
3.发挥幼儿自主性,建立班级常规
在新课程教育理念下,幼儿园的常规管理也转变为注重民主管理,良好的班级常规往往可以提升教育的成效。对于大班的幼儿来说,教师要有目的的引导幼儿观察了解遵守规则带来的好处,充分激发幼儿的自主意识。教师要尽量让每一个幼儿都有参与讨论、表达意见的机会,并与幼儿共同讨论和制定班级常规:哪些行为是班级所接受和赞赏的,哪些行为是班级所不允许、应该被禁止的。我们应该怎样做(比如:我就发现我班的玩具总有破损的现象,玩玩就坏了。于是我就和孩子们一起商量对于不爱护玩具,损坏玩具的小朋友,怎么办?大家一起商量的结果就是把弄坏的玩具修补好,如果修不好了,就赔偿。玩玩具的时候,先让他观察其他小朋友是怎么能玩的,学会了再进行游戏。)让每个孩子都做班级的小主人,参与到班级的管理中来。(每天轮换体委和节约监督员;每个幼儿担任一项劳动任务,每月轮换一次。)是为了让孩子们感受通过自己的劳动能为他人服务带来的快乐,同时也是在培养孩子为别人服务的意识和责任感。也通过劳动懂得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
4.送特权,享受因为个人努力而获得的特殊权利
每每都是户外活动之前和放学之前这段时间幼儿是比较松散、不好管理的时间。教师可利用送特权这种方式来调动幼儿的自我控制的积极性。能够按照正确要求做得小朋友就可以选择因为他自身的努力而获得的特权让幼儿感受更多的是责任感、荣耀感、成就感、自主选择的权利,帮助孩子建立的是内在的自我控制的能力。
5.送拥抱,拉近师幼关系
当幼儿有进步或做得好的时候,教师要毫不吝啬地送给幼儿大大地拥抱,这样不仅可以巩固这个好习惯的形成、增强幼儿的信心、还可以拉近师幼之间的距离,让幼儿对你产生信赖和喜欢之情。
6.不讲大道理,讲故事
别和孩子讲大道理,孩子看似听懂了,可他能记住多少呢!所以要把你想告诉他的道理融入到故事中。用生动形象的人物或动物向孩子传达。
7.教师要学会适当地示弱
“示弱”是一种武器。父母对孩子“示弱”孩子更有独立意识;教师向学生“示弱”,孩子有可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示弱”可以增强孩子的信心,使他们的内心变得更强大。“示弱”也有助于融洽师幼关系,营造出和谐的、爱的氛围。
(四)“疑难杂症”的解决策略
1.做事拖沓
首先做为成人得了解孩子动作慢的原因:
①缺少时间观念 ②天生的慢性子 ③注意力易转移 ④不感兴趣 ⑤动作不熟练 ⑥与家长消极对抗 ⑦家长包办
让孩子不再磨蹭的小妙招:
①帮助孩子认识时间的价值
②多一些鼓励和奖赏(对于及时达到要求的或有进步的幼儿给予奖励,以强化该行为)
③让磨蹭付出代价(事先明确地告知幼儿如果规定时间内不能完成会有怎样的后果。教师要严格执行约定,让幼儿体验到磨蹭的后果。)
④让孩子觉得“快得值”(可以把幼儿节省下来的时间,让幼儿做他喜欢的事情)
⑤“家园配合”法(和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磨蹭对幼儿学习、生活的不利,指导家长在家也要用科学的方法训练幼儿,只有家园配合,才能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2.偷拿东西
很多教师经历过这样的事情,班上的孩子把幼儿园或是同伴的东西悄悄地“占为己有”。我们肯定不会简单地给孩子贴上“偷”的标签,但同时也会非常为难,怎样的引导才能让孩子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并从行为上改正,同时又不会伤害孩子呢!可以尝试采用下面的引导能更有效地解决问题。
@小A丢了东西他是什么心情?要是你,你会是什么心情?(促进幼儿产生移情)
@当我喜欢上其他小朋友的东西时,我们可以怎么做?但是绝对不能怎么做?(明确应有的基本道德和所有权的认知)
@拿走小A东西的小朋友可能只是太喜欢这东西了,其实他也知道这个东西不是自己的,是别人的,不和主人说一声就拿走了是非常错误的。可是大家这么一闹,他肯定害怕大家都不喜欢他所以不敢承认了。其实他只要改正了错误,小朋友照样会喜欢他。小朋友快来帮他出出主意,他应该怎么做呢?(帮助孩子摆脱恐惧感,找到走出进退两难困境的办法,能直面这件事,改正错误。)
从这三个引导句来提高幼儿道德判断水平和养成亲社会行为。
三、家长工作的管理
1.教师要讲究交流的技巧
教师要以平等谦虚的态度和家长对话,面带微笑真诚地接待每位家长,取得家长的信任,让家长感受到班级教师对孩子的爱与真心。
说话讲技巧,先说优点再说缺点。
这样家长会感到老师对我的孩子没有偏见,是在客观、公平地评价,也就会很愿意地接纳老师的建议。在沟通中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真正让家园形成合力,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2.内容具体
有的家长经常问:“我的孩子最近表现怎么样?”如果教师只是简单地说:“还可以”“有进步”,家长会觉得老师在敷衍,也会觉得老师不够细心,对孩子观察的不够仔细。老师一定要把具体的事情讲给家长听,用具体的事例来说明孩子的表现,可以使家长由衷地佩服老师的细致观察,使家长更加信任老师。
3.注意场合
接送孩子时,交谈一定要简短。因为许多家长都在等着接孩子,如果你和一位家长聊的时间太长,其他家长难免产生不耐烦的情绪。这时候的交谈,一般以一两句为宜。与家长交谈的内容也应该以表扬为主,绝不能以批评为主。因为此时周围还有很多家长,教师的批评会让家长很没有面子,就算表面接受了,心里也会对老师产生不满。如有重要的事情,可安排在其他时间。
4.幼儿受伤事件的处理
班级管理是幼儿生活的前提,需要幼儿教师从爱幼儿出发,以尊重引导为主,运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创设适宜幼儿成长的环境,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以培养幼儿自我管理为目标,拉近师幼关系,增强家园互动,促进幼儿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真正地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在体验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