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09-25 2024年辽宁省实验学校…
- 09-20 2024年辽宁省实验学校…
- 08-27 2024年辽宁省实验学校…
- 08-23 2024年辽宁省实验学校…
- 02-14 开学了,警惕诺如病毒
- 02-14 避开这些早期教育误区…
- 11-16 如果你也有儿子,也想…
- 11-16 孩子爱“唱反调”,说…
- 11-16 沈阳警方发布通告:将…
- 11-16 王海英:儿童海报——…
- 11-16 管不好自己的父母,所…
- 11-16 养出一个内心富足的孩…
- 11-16 严查幼儿园小学化倾向…
- 11-16 因为这件事一幼儿园停…
- 11-16 李镇西:好的教育与好…
- 11-16 家长们最关心的幼小衔…
- 11-16 教育最大的危险,是一…
- 11-16 好的家庭教育,浓缩为…
- 11-16 暑假孩子到底需不需要…
- 06-11 2022年派位结果公示
- 05-27 辽宁省实验学校附属幼…
- 12-17 传染病预防知识 ——…
- 11-05 什么是垃圾分类
- 11-05 宝宝咳嗽怎么办?
- 11-05 什么是垃圾分类
- 11-05 消防演习 安全牢记
- 10-25 季节交替,孩子易生病…
- 10-22 走进沈飞航空博览园
- 10-13 关于幼儿园食堂“互联…
- 10-11 幼儿园提醒不合格家长…
- 10-11 幼小科学衔接的辽宁路…
- 10-11 幼小科学衔接的辽宁路…
- 10-11 幼小科学衔接的辽宁路…
- 10-11 幼小科学衔接的辽宁路…
- 10-11 幼小科学衔接的辽宁路…
- 10-11 幼小科学衔接的辽宁路…
中班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
一、交往对幼儿的重要性
社会交往是人生存的一项基本需求,更是人们精神生活方面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期则是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期,因为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对幼儿的心理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影响着幼儿的个性化发展。21世纪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与人之间不仅仅存在激烈的竞争,人们的合作和相互依存也越来越重要,这就要求我们"祖国未来的花朵们"必须拥有较好的社会交往能力。幼儿园培养幼儿社交能力,不仅是幼儿智力、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同时也为他们今后的生存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因此,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我们必须注重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促进其情商的良好发展,使幼儿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
二、中班幼儿交往能力的特点
(一)初步具有独立性和自信性
中班幼儿经过小班一年的集体生活,已经有了初步的交往意识,懂得在一日活动的交往环节中,主动向老师和同伴表达自己的意愿和请求,表现出不怕生、喜欢交往、有独立性和自信性的特点。
(二)缺乏正确的交往方式
他们为了达到目的会尽可能的取自己所需,不顾别人的感受,易与同伴发生冲突,在他们身上或多或少地存在不合群、不懂合作等现象。
(三)还未摆脱自我为中心
现在幼儿在家庭中都是“小皇帝” 、“小公主”已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到幼儿园中一时还改不掉这个习惯。幼儿总以对待家人的方式来对待小朋友,于是便产生了矛盾与争执。
三、培养幼儿交往能力的途径
(一)拓宽交往渠道,丰富幼儿交往内容
1.在以学科为主的集体活动中为幼儿提供交往机会。
我们可以针对领域教育活动的特点,在集体活动中努力安排各种类型的交往活动。如:在语言活动中让幼儿相互讨论、表演故事;在科学活动中引导幼儿开展小组观察、合作实验;在数学活动中提示幼儿交换使用材料;在音乐活动中进行对唱、合唱、结伴跳集体舞;在体育活动中让幼儿与不同的游戏伙伴协作完成任务等。
2.在以交往为目的的主题活动中学习交往技能。
中班幼儿思想比较活跃,但生活经验缺乏,生活范围相对较小,对社会现象缺乏正确的认知和了解,为了帮助幼儿获得交往认识和基本的交往技能,还可以展开一系列的主题交往活动,例如《我的朋友》让幼儿了解同伴的喜好、兴趣和特点,说说怎么处理和同伴的争执、怎么与同伴分享快乐、怎么帮助有困难的同伴。
3.在丰富多彩的区角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和协作精神。
建构区活动是中班幼儿比较喜欢的活动之一,可以设计一周的主题活动,比如:周一的主题活动是"我来设计一条公路",周二的主题活动是"我家的花园",以此排列;也可以是一周一个主题活动,然后围绕着这一个主题进行展开。不怕幼儿重复别人搭建过的题材,但要有自己的创新在里面。为幼儿提供更多的素材,让他们积累经验;以后在自己 的作品中吸取好别人的好的方法,大胆地进行创新。
(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帮助幼儿主动交往
1.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学活动培养幼儿交往能力 。
挖掘教材的教育功能,通过主题教学活动,利用集体教育形式,教给幼儿一定的交往技能,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2.利用日常生活中的随机教育,培养和锻炼幼儿交往能力。
幼儿的一日生活,包含了十分丰富的社会教育内容,它们不仅给幼儿表现、发展技能的机会,还能使幼儿获得有价值的新知识。请幼儿轮流做小老师,让他们在为大家服务的同时,产生光荣感,得到交往的乐趣;请内向孤僻的幼儿做信息使者,迫使他们逐步与老师、同伴交往;利用户外活动和散步活动这两个全园集中性的开放活动时间,开展跨年龄段的相互交往活动;鼓励幼儿同园内其他人员接触等,以此来拓宽幼儿的交往范围,引导幼儿使用合适的交往行为方式,进一步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
3.充分利用区域活动,帮助幼儿加深体验,巩固交往技能。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幼儿在游戏中不受任何拘束,积极主动地与同伴交往,特别是角色游戏区的创设为幼儿提供了一个浓缩了的“小社会”。在这里,幼儿通过扮演各种角色如:爸爸、妈妈、医生、售货员等等进行广泛的交往。在交往中,幼儿学习执行角色的行为规则,站在他人的立场上去判断行事,体验各种角色对人对事的态度,从而学习了医生对病人、售货员对顾客、孩子对长辈的不同交往方式,学习各种人际关系。在活动区,幼儿通过扮演不同角色,增加对不同人物、不同交往方式的了解,不断丰富交往经验。活动区活动,为幼儿营造了宽松的交往环境和亲密和谐的交往氛围。在这里,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识欲得到了满足,技能获得了发展,同时,交往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4.训练幼儿与人交往所需要的语言和技巧。
入园前,孩子生活在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老爷)、保姆等组成的成人世界中,这些人对孩子往往给予了莫大的爱和“谦让”,让孩子不能认识自我。当孩子入园后,将与成人交往的准则迁移到同伴之间时,立刻发生了矛盾。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幼儿适应群体生活,学习与同伴交往的规则与他人交往所需要的语言和技巧。如:早晨见到老师和小朋友要问“早上好”;不小心碰到别人要说“对不起”。
5.让幼儿学会尊重他人,遵守交往规则。
在幼儿当中矛盾的产生有这样的情况:一个孩子能独立解决一件事情,而另外一个或几个孩子未经过允许上前帮忙,结果好心办坏事。人家并不需要帮忙,更想自己解决,于是争端又出现了。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的责任应该是教育幼儿要尊重同伴,在先征得同伴同意后再行动。如,让幼儿问一声:“请问需要我帮忙吗?”如果同伴不需要,则不能帮。让孩子明白尊重同伴、尊重同伴的需要是极为重要的。然而如果教师不尊重幼儿,幼儿也不会真正尊重同伴,所以教孩子学会尊重他人的前提应该是教师要尊重幼儿。教师在和幼儿交往中要学会遵守交往规则。如一个孩子正努力地想自己打开门,教师不问孩子的需要就帮他把门打开了,这时孩子却“哇”地一声哭了,教师就是没有尊重孩子。
6.以良好的交往行为为榜样带动全体幼儿交往能力的提高。
模仿能力强是学龄前儿童的特点之一。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幼儿这一特点,发挥环境中良好模样作用,促进全体幼儿交往水平的提高。
首先,师幼间的交往给幼儿起着正面强化作用。幼儿在园中生活的学多环节需要教师的帮助和指导,这是教师给幼儿做示范的最佳时机。例:多询问幼儿“需要老师帮忙吗?”“我来帮你好吗?”同时提醒被帮助幼儿说“谢谢”。
(三)争取家长主动配合,提高幼儿交往能力
1.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与父母建立牢固的情感联系有助于幼儿获取探索世界所必需的安全感和自信心。幼儿依靠父母提供的暗示去获得成功,去面对周围的环境。幼儿是在父母的精心呵护下才开始逐渐认识自我和他人的。许多专家认为,早期依恋会对幼儿一生的人际关系产生影响。
2.提高幼儿与同伴交往的意识,激发幼儿的交往愿望。
爸爸、妈妈可利用节假日带幼儿游戏,参观菜场、小吃店、商店等需要互相协调工作的地方。幼儿一个人玩的时候,可通过问,“你的汽车需要加油吗?”“你的变形金刚会变形吗?变形给小朋友看看吧”来激发他与同伴交往的愿望,主动与同伴交往。
3.培养幼儿与同伴友好合作的方式,学会为别人着想。
爸爸妈妈应教育幼儿在活动时对同伴有礼貌,用别人喜欢的名字招呼他们;有与同伴互相谦让友好相处,分享玩具、图书;对大家都喜欢的玩具不争抢,可以让别人玩一会儿,自己玩一会儿,大家“轮流玩”。这样,可以使幼儿遇事想到别人,知道有了同伴,才能玩得更愉快。
总之,幼儿交往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教师和家长抓住日常生活中的教育时机,与孩子产生互动,使孩子在生活活动中体验交往的乐趣,从而激发幼儿交往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