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辽宁省实验学校 / 教师在线 / 正文

中班幼儿音乐教学游戏的特点及案例评析

辽宁省实验学校附属幼儿园 任虹霏

    摘要:音乐教学游戏是幼儿园各种教育活动中的一种,它是一种把教学和游戏相结合,以促进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和音乐能力的培养。中班幼儿在整个幼儿期处于承上启下的阶段,也是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中班幼儿与小班幼儿相比,有其显著的年龄特征,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好动但还缺少技巧,特别爱游戏而问题不少,非常喜欢模仿,并且模仿出色,语言学习能力大大提高等。在音乐能力方面,中班幼儿喜欢唱歌,会拍打较容易的节奏。
    关键词:音乐;游戏;中班幼儿
    音乐教学游戏是幼儿园各种教育活动中的一种,它是一种把教学和游戏相结合,以促进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和音乐能力的培养。它把音乐中的各种因素同幼儿的心理发展、身体行为相结合,让幼儿将生命自身中本能的音乐感受力和潜力通过游戏这种方式展示出来,不仅能够锻炼和提高幼儿有关音乐方面的各种能力,更能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灵活性,使幼儿在学习知识时充满兴趣和乐趣。好的音乐游戏不仅能集中体现了音乐的艺术性、技术性、抽象性,而且还能适应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发展水平,对于幼儿的认知、情感及社会性的全面发展都是非常有益的,使幼儿在愉快的气氛下,得到健康、和谐、全面的发展。
    一、中班幼儿的特点
    中班幼儿在整个幼儿期处于承上启下的阶段,也是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中班幼儿与小班幼儿相比,有其显著的年龄特征。
   (一)中班幼儿以无意注意占优势,有意注意在逐步发展,呈现出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转化的趋势
    因此在设计音乐教学活动时,教师应选择有动感、节奏明朗的音乐,选择色彩明艳、能吸引幼儿目光的教具以及生动有趣的活动情节,采用故事或游戏的形式,寓教于乐,使幼儿能够集中注意,并要多采用正面教育,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
   (二)中班幼儿的观察是随自身的兴趣产生或结束的
    中班幼儿由于见识不多,对事物的理解有限,因此观察过程十分依赖成人,结论也脱离不了成人的帮助。因此教师在讲解活动内容时,要具体详细的说明,在活动过程中也要做好示范引导工作,让幼儿学会仔细观察老师的动作、语言,在模仿中学会,但又不能过犹不及,完全主导,忽略了幼儿的主体地位。
   (三)想象是幼儿的一种创造性表现
    中班幼儿的想象,常常是在游戏、观察活动中有所发现而产生的突发奇想。但如果给他们定下主题,让他们想象创作,就有困难了。到中班后期,一般的幼儿能大胆想象,独立创作了。因此,在设计游戏活动内容时,要充分考虑这一点,不要什么都由老师定好,可以留出很多空间,让幼儿发挥想象。例如,在让幼儿根据音乐表现不同动物的姿态时,不要限制一种动物,而要让幼儿运用丰富的联想,设计自己的动作,这样不仅能够丰富课堂内容和趣味性,更能促进幼儿想象力的发展。
   (四)中班幼儿记忆是能学会忘
    如要他们学一首儿歌,他们反复朗诵几遍就记下了,但如果长时间不复习,会忘得一干二净。当然,这与幼儿学儿歌时对儿歌的理解程度有关,如果不理解,只是机械地背诵,那么背的快,但短时间里就会忘记了,如果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记忆,那么他们记的时间就会长一些,但也必须重新巩固,否则也会忘记。因此如果幼儿听的懂教师活动的内容和游戏规则,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就高了,学习能力增强,记忆效果也会明显提高。
    二、中班幼儿音乐教学游戏案例
   (一)案例描述
    中班幼儿正在进行音乐教学活动,活动开始,教师先请幼儿欣赏手偶表演,在第二遍表演时注意表现猴子痛苦的表情及猴妈妈着急的表情。接着,用两个拳头和头扮三只猴子演唱一遍。并邀请两个幼儿合作表演。表演结束后,让全体幼儿表演。接着进行分组表演,幼儿每三人一组,自由分配角色表演。同时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三只猴子跌下了床,现在(唱)“你们看床上静悄悄,猴子们不知跑到哪儿去了,床上床下都找不到,……” 他们去哪儿了呢?”(幼儿猜测)同时出示医院图片。“现在你最想对他们说什么?(幼儿讨论)我们能不能像他们一样在高的地方跳啊?(不能)看来,在床上、沙发上乱蹦乱跳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以后,你们不要在床上、沙发上跳来跳去。回家以后,你们可以邀请爸爸妈妈一起来做三只小猴子的游戏,好吗?”教他们边唱边做。
   (二)案例评析
    《三只猴子》是一首简单、有趣、又有教育意义的歌曲。它表现了小猴在床上蹦蹦跳跳以及摔了跟斗的情形。这种情形与幼儿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很容易引起共鸣。《三只猴子》活动目标定为学唱歌曲,初步体会歌曲诙谐、幽默的风格;在倾听和做动作参与游戏的过程中逐步学唱歌曲;让幼儿培养初步的安全意识,懂得不能在高的地方乱跳,一旦这样,十分危险。和传统的歌唱教学相比较,这样的教法不带任何灌输性质,重视的是幼儿音乐情趣的培养,并且在活动中幼儿也有自由协商、充分想象的空间。同时通过小猴的这种行为,让幼儿真切地领悟到后果,潜移默化地教育了他们,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孩子们的安全意识。
   (三)游戏建议
    以往的音乐活动的组织过程中,主要的教学方式就是用非常传统的方法教幼儿,大多数是以跟唱为主,却忽略了幼儿的兴趣。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应该增加激励性语言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用简单而又体现角色的行为肢体动作表现歌曲让整个活动首尾呼应。选择活泼可爱的形象、在游戏中学习歌曲的过程,一定能让幼儿感到歌唱的快乐,从而萌发出对音乐活动的兴趣。在任何一个教学活动中,我们都要以幼儿的发展为主体,从幼儿的心理和生理年龄特点发展为目的,挖掘领域的特征,切透教材,精心准备每个环节,正如纲要中所提到:在艺术活动中面向全体幼儿,要针对他们的不同特点和需要,让每个幼儿都得到美的熏陶和培养,那样才能够使活动效果更佳。

参考文献:
1.丁海东主编.学前游戏论[M].辽宁: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刘炎.幼儿园游戏教学论[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9
3.马文君.组织音乐游戏的几点体会[J]. 山东教育,1999,(18) : 25.
4.何洪禄编著.中外音乐故事[M].河南:河南人民出版社,2005
5.辛颖,刘纪秋.论幼儿音乐游戏[J]. 文化月刊. 2010,(Z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