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09-25 2024年辽宁省实验学校…
- 09-20 2024年辽宁省实验学校…
- 08-27 2024年辽宁省实验学校…
- 08-23 2024年辽宁省实验学校…
- 02-14 开学了,警惕诺如病毒
- 02-14 避开这些早期教育误区…
- 11-16 如果你也有儿子,也想…
- 11-16 孩子爱“唱反调”,说…
- 11-16 沈阳警方发布通告:将…
- 11-16 王海英:儿童海报——…
- 11-16 管不好自己的父母,所…
- 11-16 养出一个内心富足的孩…
- 11-16 严查幼儿园小学化倾向…
- 11-16 因为这件事一幼儿园停…
- 11-16 李镇西:好的教育与好…
- 11-16 家长们最关心的幼小衔…
- 11-16 教育最大的危险,是一…
- 11-16 好的家庭教育,浓缩为…
- 11-16 暑假孩子到底需不需要…
- 06-11 2022年派位结果公示
- 05-27 辽宁省实验学校附属幼…
- 12-17 传染病预防知识 ——…
- 11-05 什么是垃圾分类
- 11-05 宝宝咳嗽怎么办?
- 11-05 什么是垃圾分类
- 11-05 消防演习 安全牢记
- 10-25 季节交替,孩子易生病…
- 10-22 走进沈飞航空博览园
- 10-13 关于幼儿园食堂“互联…
- 10-11 幼儿园提醒不合格家长…
- 10-11 幼小科学衔接的辽宁路…
- 10-11 幼小科学衔接的辽宁路…
- 10-11 幼小科学衔接的辽宁路…
- 10-11 幼小科学衔接的辽宁路…
- 10-11 幼小科学衔接的辽宁路…
- 10-11 幼小科学衔接的辽宁路…
浅谈大班科学活动的“科学性”
幼儿园的科学活动是幼儿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在教师提供的环境中,主动地去观察、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教师所提供的环境和观察对象就显得尤为重要,想要开展成功的科学活动,教师首先要基于“科学”二字。幼儿科学活动中的“科学性”是指幼儿所探索的内容应符合科学原理,不违背科学事实,它既包括科学探索内容的“科学”,又包括科学知识获得过程的“科学”。
一、目标的科学性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在探究具体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尝试发现事物间的异同和联系的过程。主要分为两个方面:科学探究和数学认知。在科学探究里,明确提出亲近自然、喜欢探究;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在探究中认识周围事物和现象。在数学认知里明确提出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感知和理解数、量及数量关系;感知形状与空间关系。因此,教师在设计幼儿科学活动时,要紧紧围绕总目标,并在此目标的指引下对每一环节的价值、操作目的做到心中有数。如大班科学活动“沉与浮”,活动的目标为:1.通过探索活动使幼儿知道哪些东西放在水里是沉的,哪些是浮的。2.初步学习简单的记录方法。3.激发幼儿对沉浮现象的兴趣。 为达成这一目标,教师设计了两个环节:(1)教师取一块积木请幼儿来猜猜这块积木放在水里会怎么样,并把猜测的结果记录在记录表上。(2)探究如何使沉下去的东西浮起来。 环节(1)的操作目的是探索物体的沉浮现象并学会做简单的记录。环节(2)是对环节(1)的延伸,提升实验操作。如果教师对环节的操作目的不明确,就无法将探究活动向纵深推进,也容易使幼儿的思维陷入混乱状态。
二、方法的科学性
现代教育重要的是培养学习者正确的学习方法,教会他们如何学习。科学活动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实施科学教育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教师不仅要教给幼儿科学知识,更重要的培养幼儿探索科学的欲望和能力。就大班幼儿而言,探究本身比通过探究获得的知识更为重要。教师应转变角色,真正成为幼儿科学学习的观察者、支持者和引导者,把幼儿作为科学学习的主体,鼓励幼儿自主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科学地调整自身的教学行为,通过恰当的方法,引导幼儿学会主动地探究和发现结果,更要重视幼儿在探究过程中的多种收获和体验,并能做出发展性的评价,保护幼儿的探究欲望,提高探究能力。
三、材料的科学性
首先,材料一定要来源于生活并具有可操作性,比如水、纸、沙、瓶子、杯子、绳子、泡沫塑料袋等,这些都是孩子最为熟悉的,它们对孩子有着极大的吸引力。如大班科学活动“会唱歌的杯子”,活动开始,桌上摆满了各种不同的杯子,老师让孩子们用手去感知,并让它们说说不同之处。因为都是生活中常见的,孩子很容易掌握这些杯子的特点。其次,材料应投放充足,保证幼儿都有机会操作感知,但并非越多越好。因为过多的材料可能导致活动内容过满,幼儿无法消化,也可导致幼儿被这些丰富的材料吸引,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在科学活动中,教师要避免过多乏味的讲解、演示,要尽可能提供丰富适宜的可操作的材料,以激发幼儿主动探究的欲望。
四、过程的科学性
不管是实验过程的预设、材料的准备还是教师语言的引导,都应注意准确、规范、科学。教师应设计符合幼儿能力的实验,不必过多干涉,应及时给予必要的引导、帮助和支持。如在科学活动“会吸水的纸”中,教师先示范实验的种类,帮助幼儿进行科学的选择,接着让幼儿自行选择实验进行观察,有的孩子选择的是纸花开放的实验:用提供的纸叠四种纸花,同时放入水中,观察哪种纸花先开放;也有的孩子选择了纸杯倒水的实验:用提供的四种纸叠四个小纸杯,用夹子固定好,同时把水倒入水中,观察那种纸质的杯子先漏水;还有的孩子把四种纸剪成相同的长纸条,用夹子夹住,四种纸条的下方分别放着四杯有颜色的水,看哪种颜色的水纹上升的最快。整个过程孩子们饶有兴趣的操作,仔细地观察实验过程,老师观察着幼儿的操作,并及时鼓励幼儿将自己的发现表达出来。
五、记录的科学性
记录是科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孩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与精神的重要手段,而且有助于幼儿建构科学知识与经验,为最终形成科学的概念、原理奠定基础。记录可以分为个人记录、小组记录和集体记录。鼓励和引导幼儿学习做简单的记录,通过适当、简明的形式记录观察和探究过程和结果,并与他人交流分享,更有助于幼儿经验的习得。注意要让记录有意义,通过记录帮助幼儿丰富观察经验,建立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分享发现。支持幼儿与同伴合作探究与分享交流,引导他们在交流中尝试整理、概括自己探究的成果,体验合作探究和发现的乐趣。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儿童就是科学家。幼儿是天生的探究者,从一出生就在不断地探究周围世界,建构自己的知识。我们要做的,就是在他们不断探究的过程,为他们提供科学的探究环境和方法,在潜移默化中体现科学性。为此,我们应不懈努力,使科学活动与幼儿的生活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以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健康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