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辽宁省实验学校 / 教师在线 / 正文

《竹蜻蜓飞起来》大班科学活动设计

  活动目标
  1.通过情境观察使幼儿了解离心力的物理现象。
  2.通过操作、游戏提高幼儿对离心力现象的探究兴趣。
  3.培养幼儿善于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探究能力。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转盘、喜羊羊小玩偶、竹蜻蜓手工作品、纸杯转筒(长线、蓝色水)
  2.活动组织:幼儿四人一组,操作实验。
  活动过程
  一、情境探究
  (一)喜羊羊坐转盘
  1.教师以喜羊羊和美羊羊到游乐场玩为情境导入:喜羊羊要坐旋转转盘,它坐到了转盘中间,请小朋友猜猜,如果转盘转动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呢?
  (幼儿进行猜想、发言交流。)
  2.教师请幼儿验证猜想:请小朋友转动桌上的转盘,看你有什么发现?
  (幼儿转动转盘发现喜羊羊甩出转盘。)
  3.教师提出题:喜羊羊为什么会从转盘上掉下来呢?
  (幼儿根据个人理解表达、交流。)
  4.教师小结:转盘转动时,产生一种力量,让喜羊羊离开转盘中心,这种力量的名字叫离心力。
  (二)美羊羊玩旋转秋千
  1.教师请幼儿继续操作:请小朋友手提拴有美羊羊的线绳,轻轻的摇转,看看美羊羊是否飞起来了?再加快转动,你有什么新发现?
  (幼儿发现喜羊羊飞得又快又高)
  2.教师提问:你玩过这样的游戏吗?
  (幼儿反馈玩过旋转秋千、和爸爸玩转圈圈等)
  二、应用探究:
  操作观察:教师请每组幼儿转动纸杯转筒(用长线拴好的装有淡蓝墨水的纸杯)请幼儿观察。
  (幼儿发现纸杯转动时,蓝色墨水都飞到杯壁上,杯底没有水了。家里的洗衣机就是这样转的。)
  三、游戏体验
  1.教师出示手工作品:老师带来一件好玩的手工竹蜻蜓。你知道它是怎样玩的吗?
  (请两名幼儿尝试玩法)
  2.教师提问:这个玩具叫竹蜻蜓,当我们搓动筷子柄时,你看到什么?
  (幼儿反馈看到下垂的翅膀飞起来,松开手蜻蜓还能飞走。)
  3.教师小结:其实竹蜻蜓能飞起来也是利用了离心力。
  4.教师引导制作方法:你想做个竹蜻蜓吗?请你仔细观察竹蜻蜓是怎样做成的?
  (幼儿发现是用一根方便筷子、一条长卡纸三折,用图钉固定)
  5.玩一玩:现在就请小朋友来玩一玩竹蜻蜓,让它飞起来吧!
  (幼儿开心地体验竹蜻蜓玩具的快乐,进一步感受离心力的作用。本次活动在幼儿的游戏中结束)
  活动延伸
  活动后在科学探究区域投放转盘、纸杯转筒、竹蜻蜓手工材料等,请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继续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