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综合实践学科节日系列课程之风筝大讲堂

    中国传统节日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我校节日系列课程是基于传统文化与学生自主体验活动的跨学科融合课程。在这一活动中,科学、综合实践两学科以民间传统文化——“风筝”为切入点,带领同学们走进这一传统民间工艺,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2017年4月5日下午,辽宁省风筝协会的赵洪海、张恩袖两位老师来到我校,作为“风筝大讲堂”活动的受邀嘉宾为全体五年级师生讲解有关传统风筝的知识。
    活动一开始,两位老师在会场里展示了造型各异的中国传统风筝,并为同学们讲解了传统风筝的分类。随后,两位老师拿出九十六节全长50米的龙头蜈蚣风筝,并手持风筝的两端徐徐展开。蜈蚣风筝的身体越过同学们的头顶,穿过整个会场。这一壮观的景象引来了同学们的欢呼。接下来,张恩袖老师讲解了传统风筝的扎、糊、绘、放四个步骤。他的一手绝活——将三指宽的大竹条用刀逐渐劈成细如牙签的小竹条,更是赢得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最后,赵洪海老师为同学们讲解了风筝飞行的原理、提线位置的确定以及放飞的注意事项等等。这一过程,场上场下互动热烈,把整个活动推向了高潮。同学们结合老师的讲解纷纷提出自己在制作和试飞风筝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得到了老师耐心地解答,孩子们的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
    一个小时的大讲堂活动揭开了传统风筝的一个又一个秘密。同学们感受到的不仅仅是风筝文化、中华传统文化,更是传统文化背景下的工匠精神。这样的文化与精神,成为了实验学子从节日课程里汲取的丰富养料。从课堂中走出去的他们,就是一张张努力继承传统文化、弘扬传统文化的名片。

 

作  者:董欣  责任编辑:  发布时间:2017年04月07日